一个认真活着的人、活得最明白的人、人间活得最清楚的人……查阅网上关于老树的文章,多以此类标题为主。有人说听他的演讲只听了5分钟,困惑自己人生的问题,就都被他四两拨千斤地一语道破了。一个活得通透的人!看来这大概是外界对他最贴切的解读之一了。
刘树勇教授
他对生活经历的感悟是丰富的,故而他对人的认知也是深刻的。大多数人对细微的生命悸动,身边的冷暖变化感触并无不同,老树不一样,他格外细腻,敏感。 于是,这个明白人选择了以画出世,以诗文入世。
在老树看来,画画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自己而画。
20年前画画的时候,很多朋友夸他:这张画得真好,太像齐白石了,那张画得真好,太像王雪涛了。一开始别人这么说,他还挺得意,画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会知道,画的像别人,意味着自己不存在。那个时候老树很沮丧,加上他已经结婚,很快有了小孩,他也从浪漫主义立刻回到了现实主义。
2007年,家中经历变故,睡不着觉的老树找出纸和笔,随便勾了一个长衫光头人物,之后端详半天恍若梦中,突然在画里看到自己,突然点燃了他内心里不清晰的东西,突然变得明朗起来。他的人生从此改变了一个方向,朝着一个新的目标直奔而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他的画里获取共鸣。他也在微博上开始蹿红,有人给他贴上了“网红画家”的标签。老树开始有点困扰,并出了一本书《在江湖》,所谓的江湖就是微博。微博上什么人都可以说话,谩骂、嘲讽、夸奖,突然受到很多人关注,让他一下子体会到什么叫江湖。当然,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支撑着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作家钟鸣为《在江湖》作序说:“他(老树)本就精于中外摄影,图像史,反省力极强,故构形取之有道,绘之有神,非一般学院派的死板,或那么‘启蒙’,那么‘文艺’,而是活脱脱的日常生活,自家忖思,自家怜,自家园子,自家菜……”
摄影改变人类
摄影改变人类
老树说自己画画受摄影影响很大。研究了摄影以后,老树发现,所有的视觉实践都是人类视觉可能性的实验。人们能看到什么,从什么角度看,制约着每个人。“登上了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说:我看到了地球升起。这时人类从没有这种经验。以前中国的山有平远之法、高远之法等说,这些都是人类有限的视觉经验的产物”。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致力于视觉语言形态与叙事方式的研究的老树在业内如今已是名声在外,“他也是影像评论界大佬,在中国摄影界里大名鼎鼎”。
刘树勇教授在校园摄影
1997年9月,老树在香港《现代摄影报》发表第一个观念摄影作品《权力》,并作长文《关于观念摄影的对话》,具体提出“观念摄影”的概念。旋即被《中国摄影报》全文转载,引发了全国性摄影理论论争。
此后,“观念摄影”作为一个独立的摄影形态和概念在世界当代摄影艺术范围内被普遍认可并得到广泛运用。
老树说:“我觉得中国人特别缺乏对影像观看,或者是你在拍摄之前的一个动机的考虑。我做这个行为,我没有理由,我没有来源。这个特别要命……” 在他看来,“摄影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人凝视对象的一个存在,它改变了你在现实中的很多经验,就跟放大一样……所以我说人类发明了摄影术,是改变了人类非常重要的观看方式”。
不过,视觉修养需要慢慢地积累或培养的。教书长达几十年的老树乐于以诗画,以影像,以展览向人们展示美,培养人的审美。
2001年8月时,他就与朋友一起策划并发起组织了中国第一个国际摄影节——一品国际摄影节,任学术委员会委员、艺术总监。他们组织实施了八个摄影展览,并策划组织了相关的一系列国际学术讲座及研讨会。这次活动也以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建设性意义引起了国内外摄影界的广泛关注。